“鞋子”的音变

现代普通话的ie韵不少字在近古汉语中读iai。如鞋读hiái、街读kiāi、介读kiài。这些字都是中古汉语的二等开口字,中古时期韵母为/ɣɛi/、/ɣai/、/ɣɛ/,在北方大部分地区,中古汉语的二等介音在k组声母后宋元以降变成了-i-,所以中古读/kɣɛi /的尬此时在官话中读成kiài。同样道理,中古汉语读/kɣɛm/的尴也就变成了kiam。ie则是iai的自然演变——从iai到ie的音变发生得非常晚,北京话直到清朝中期仍然坚持iai的读音,甚至民国时期读书人念书还会用iai。崖字至今还有旧读yái,不少官话方言,以及京剧、昆曲念白唱曲中则仍旧保留了iai这个韵母。

——《东言西语》“尴尬”读ganga才是错的

大多数方言中的「鞋」字,读音都来自「戸皆切」。这个读音的音韵地位为「蟹開二平皆匣」,「皆」表示鞋字在中古时的韵母,「開」表示无圆唇介音(开口呼),二者一起折合到今天的普通话读 ai(多数)/ie(少数);「匣」表示鞋的声母,折合到普通话读 h/x。
而「二」则表示鞋是一个二等字。现在一般认为,中古时期的二等字有个「二等介音」,这个介音在後世方言中要么消失,要么变成 i。在北京话代表的部分方言中,iai 的读音是不稳定的,在普通话中变为 ie(部分地区未發生此变化,因而存在 iai);而包括北京话在内的许多方言中,h+i 会腭化成 xi。
因此,「鞋」字在部分方言中读「孩(hái)」是因为「鞋」的二等介音直接消失,匣(h,中古全浊)+皆(ai,平声)→hai 阳平(平声遇中古全浊声母读阳平);在普通话中读「xié」是因为二等介音变为 i,i+ai→ie,h(全浊)+ie→xie 阳平。